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5:46:48  浏览:97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函[1998]12号




关于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


  你局《关于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有关问题的请示》(黑环督发[1998]5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应按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若排污单位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处理设施,偷排污水,为严格执法,经查明偷排事实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可依据偷排事件发生时的一次监测结果,依法处理。

  二、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重复执行。造纸企业的污水排放应执行《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92);由于生产原料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造纸企业排放污水中含有挥发酚等《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92)中没有规定的重大污染因子时,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可参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将有关执行情况及时向总局报告。
  一九九八年十月十六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


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令
(第45号)

  《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已经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申请专利的行为,维护正常的专利工作秩序,依据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代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提交或者代理提交专利申请的,应当遵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恪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从事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是指:



  (一)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内容明显相同的专利申请,或者指使他人提交多件内容明显相同的专利申请;



  (二)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明显抄袭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专利申请,或者指使他人提交多件明显抄袭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专利申请;



  (三)专利代理机构代理提交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所述类型的专利申请。



  第四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除依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处理之外,可以视情节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不予减缓专利费用;已经减缓的,全部或者部分追缴;



  (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以及《中国知识产权报》上予以通报;



  (三)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数量统计中扣除非正常申请专利的数量;



  (四)建议各地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不予资助或者奖励;已经资助或者奖励的,建议全部或者部分追还;



  (五)建议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对从事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专利代理机构以及专利代理人采取行业自律措施,必要时建议专利代理惩戒委员会根据《专利代理惩戒规则(暂行)》的规定给予相应惩戒;



  (六)通过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骗取资助和奖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本规定第四条所列处理措施前,应当给予当事人陈述意见的机会。



  第六条 各地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引导公众和专利代理机构依法提交专利申请。

  专利代办处发现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



  第七条 本规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社会文教行政单位预算支出定额制定规则(试行)

财政部


社会文教行政单位预算支出定额制定规则(试行)
1992年1月9日,财政部

规则
为了加强社会文教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地分配预算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发展和行政工作任务的完成,制定本规则。
一、制定预算支出定额的原则
预算支出定额是单位预算支出的指标额度,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分配预算指标,检查、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的依据。制定预算支出定额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保证行政工作完成、促进事业发展的原则。制定预算支出定额应使单位开展行政工作和业务活动的合理资金需要得到基本保证,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预算支出定额应以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开支水平为基础,以现实财力可能为依据,具有现实可行性。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办事业的原则。预算支出定额不仅包括财政拨款的支出,也包括单位抵支收入安排的支出。
(四)勤俭节约和先进合理的原则。制定预算支出定额应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业的方针,尽可能节约资金。预算支出定额的水平要具有平均先进性,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五)简便易行的原则。预算支出定额应简单明了,方便计算,利于操作。
二、预算支出定额的种类和包括的范围
预算支出定额可分为综合定额与单项定额。各个单项定额的总和形成综合定额。综合定额的范围包括除专项资金支出以外的全部支出。具体包括:人员经费(含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人民助学金和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和正常公用经费(含公务费、一般设备购置费、一般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
离休退休人员费用、大型设备购置、大项修缮费及其他专项资金可在单位预算支出定额之外另行核定。
三、预算支出定额的计算对象
(一)工作量易于计算,成果易于量化考核的单位,如学校等,可采用以工作量(或成果)为预算支出定额的计算对象,按单位工作量(或成果)计算各项预算支出定额。


(二)工作量不易计算,成果不易量化考核的单位,可采用以人员编制为预算支出定额的主要计算对象,以定编机动车船数、房屋建筑面积及所属预算单位数、辖区面积数等为辅助计算对象,计算各项预算支出定额。
四、预算支出定额的制定程序和方法
(一)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主要包括:
1.上年(或前三年平均)实际开支数(包括预算拨款和抵支收入两部分资金的开支数;剔除特殊性开支和不列入预算支出定额的专项资金数);
2.各“目”级科目(重点项目为“节”级科目)费用支出数额及占全部经费的比例;
3.编制人数和实有人数;
4.所属预算单位数;
5.房屋建筑物平方米数;
6.定编和实有机动车(船)数;
7.主要设备数;
8.业务工作指标;
9.其他数据资料。
(二)实际开支数的分解:
1.人员经费:按实有人数计算出人均开支数。
2.公用经费:公务费中的机动车(船)燃料和修理费按实有机动车(船)数计算出每车(船)平均开支数,其他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按实有人数计算出人均开支数;修缮费中的房屋修缮费,按房屋建筑物面积计算出每平方米平均开支数,其他修缮费按实有人数或主要设备数计算出人均或单台设备平均开支数。
(三)基准定额的形成。基准定额是相对稳定、统一的定额标准,是调整、确定当年预算支出定额的起算基础和依据。基准定额采取以下方法确定:
1.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的差异,参照按实际开支数分解的各项平均开支数,确定一个或若干等级单项基准定额标准。单项基准定额各等级标准的确定,同一地区的单位,主要考虑业务工作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单位,除考虑业务工作的差异外,还要考虑地理、交通、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工资类区等差异。
2.有些支出项目可采用两种计算对象计算定额,即将单项基准定额调减下一部分,改按所属预算单位数、辖区面积数等指标为计算对象,另外确定定额,与调减后的单项基准定额复合使用。
3.有些按规定必须保证开支的项目,可按规定的标准,或按规定的实物量结合实物的价格计算确定单项基准定额。
4.实行以工作量(或成果)为定额对象的单位,将计算出的各单项基准定额标准除以按规定应达到的工作量(或成果),得出每一单位工作量(或成果)的各项定额标准。
(四)预算支出定额的确定。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资金的供应情况,以基准定额为基础进行调整,确定预算支出定额。调整可采用额度调整或比例调整两种方法。额度调整指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基准定额标准直接进行调增调减;比例调整指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基准定额标准按一定比例计算调增调减。
五、预算支出定额在核定预算中的应用
(一)预算总指标的核定:
1.实行以人员编制为预算支出定额主要对象的单位,人员经费预算,原则上按编制人数与各单项定额核定。公用经费预算,按以下原则核定:公务费中的机动车(船)燃料和修理费,可按定编机动车(船)数与单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核定;其他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原则上按编制人数与各单项定额标准核定;修缮费中的房屋修缮费按房屋建筑物面积与单项定额标准核定;其他修缮费按编制人数或主要设备数与单项定额标准核定。
实行复合方法计算定额的支出项目费用,可分别按各自的计算对象与单项定额标准核定。
2.实行以工作量(或成果)为预算支出定额对象的单位,按预算年度预计达到的工作量(或成果)与各单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核定。
3.为简化方法,也可依照上列核定预算的原则,按定额计算对象总量与综合定额标准核定。
(二)预算拨款指标的核定:
根据按定额核定的单位支出预算数,加上批准的专项支出预算数,扣除“抵支收入”预算数,为预算拨款指标,据以办理拨款。
六、预算支出定额的制定权限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中央级单位的预算支出定额,由财政部负责制定;地方单位的预算支出定额,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本规则确定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地方财力的可能负责制定。
七、本规则主要适用于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差额预算管理单位的预算支出定额可参照本规则有关原则制定。
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可根据本规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九、本规则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